新闻中心 /News
太欣新材料科技“破”“立”有方人民日报点赞
初春阳光洒下,深圳某建筑工地上,装修班的肖组长及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。
“过完春节回来已经顺利开工了,现在大家都很好。感谢您和法院!”2月17日,接到深圳中院深圳破产法庭法官的来电,肖组长高兴地说到。
新一年的顺利开工,让工人们无比珍惜。年前,他们还在为面临失业忧心忡忡。肖组长所带的劳务班组,跟着深圳某上市公司干工程已有12年,没料想,这家规模庞大的公司竟会迎来命悬一线余宗诉讼、仲裁、执行案件,濒临退市、破产。
“一家龙头企业如果倒下,牵连甚广,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也很大,因此我们积极考虑从司法角度拯救企业。”深圳破产法庭庭长许绿叶说,该公司有1600余名职工、3800余家供货商、4万余名农民工,一旦规定时间内破产重整不成功,便将转入清算程序,各方的利益都难以得到保障。
为使公司的重整程序顺利进行,深圳破产法庭启动“预重整”机制,开展多元化债务清偿,短短5个月时间,帮助该公司实现债务100%清偿,一揽子化解所涉400余太欣新材料科技件案件。肖组长和工友们又接到了新工程的开工通知。
遭遇财务困境时太欣新材料科技,相比于龙头企业,小微企业则更难脱困。“能否为有技术、有市场、有前景的困境小微企业提供一条快捷有效的重整路径,考验着营商环境的成色。”深圳破产法庭副庭长胡曲云说,从2023年以来,该法庭着力建立破产前端庭外重组机制,指导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以特邀调解组织身份开展庭外重组服务,通过纠纷和解、债务重组、投资引入等方式拯救困境企业。
两个月的时间里,深圳某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经历了过山车般的“起死回生”。“该公司拥有照明工程全品类施工资质,负债660余万元,同时也有580多万元的应收账款,我们评估其重整价值和可行性后,认为可以通过多元化手段助其脱困。”办案法官夏静介绍,在征求当事人同意后,法庭委托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开展专业调解,启动庭外重组。
缺少投融资渠道,往往是小微企业破产重整的最大难题。为此,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在其搭建的“深破通”平台上,设立了庭外重组和市场化重整“投融资信息”专栏,帮助困境企业对接市场化纾困资金,化解债务纠纷。
就是在这个平台上,某照明公司迅速招募到产业投资人,并获得了43万元的重组资金,债权人获得清偿撤回破产清算申请,公司得以继续经营太欣新材料科技。
“专业化的庭外重组服务,能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,起到为困境企业增信的效果。”夏静说,目前已有19家金融机构和产业投资人入驻“深破通”平台,已服务困境企业26家,其中,5家企业已获得投资资金。
去年6月,深圳破产法庭还联合市破产管理署发布《关于加强府院联动协同服务小微企业重整的行动方案》,从庭外重组机制建设太欣新材料科技、投融对接等方面提出13项举措,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服务。此外,深圳中院还发布了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重整申请清单、模板、指南等,为小微企业立案申请提供“一站式服务”。
“我们正在建立健全破产风险预警和重整需求识别机制,与政府合作搭建‘府—院—企’联动平台,推动设立政府部门主导的庭外重组服务中心,探索形成从企业救治识别到庭外重组和解、庭内太欣新材料科技快速重整,最终实现企业信用修复、正常经营的一整套破产拯救机制。”许绿叶说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